本文转自:泉州晚报公牛配资
暑期该怎么做好幼小衔接,专家提醒建立规则意识、培养任务感、缓解陌生焦虑——
别一味灌输知识 忽略了心理过渡
泉州市实验小学学生手把手教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孩子整理书包(学校 供图)
幼儿园学员走进小学参观校园,体验一日“小学生”。 (学校 供图)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读小学生活相关的绘本,帮助孩子建立小学初印象。(CFP 图)
“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暑期该怎么做好幼小衔接”“要不要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暑假期间,小学一年级准新生的家长们既期待又焦虑,如何帮助孩子实现“幼儿”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始终是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困惑。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幼教专家与资深教师共同开具科学衔接“处方”公牛配资,助力每个孩子在入学准备阶段找准成长路径,顺利完成这一重要的人生过渡。
□融媒体记者 洪娜娜
幼小衔接
不等于提前学习
每年暑假,各类“幼小衔接班”便热度攀升,不少家长趋之若鹜。针对这一现象,泉州幼高专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吴建荔指出,不少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往往将其简单等同于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
吴建荔分析:“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竞争,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严重,导致过度重视知识储备。”她指出,这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普遍。不少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占据先机,就能在未来的学业竞争中保持优势。然而,这种观念往往忽视了更重要的心理适应准备。
“不少家长缺乏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吴建荔强调,“他们未能意识到环境改变和规则调整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公牛配资,在入学准备过程中忽略了孩子最真实的情感需求。”
与此同时,部分培训机构所谓的“幼小衔接班”为迎合家长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有的教学方法过于生硬,特别是在知识性灌输上用力过猛。”吴建荔提醒,“这种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综合能力发展造成持久伤害。”
幼小衔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其教育过程应回归本质,避免急功近利的单纯知识灌输。家长需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兴趣、品质与心理健康。要帮助孩子们在身心状态、生活能力、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稳过渡。
从“以玩为主”
到“以学为主”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中的重要转折,需要在心理上完成从‘以玩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过渡。”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高级教师陈慧兰在幼小衔接领域颇有心得,多次开设专题讲座与公开展示课。在她看来,这一阶段的核心准备包括建立规则意识、培养任务感、缓解陌生焦虑,家长可在暑期通过模拟适应、情绪引导等方式帮助孩子平稳衔接。
陈慧兰认为,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小学有着更明确的纪律要求,如按时上课、举手发言等。家长可通过模拟课堂情景,让孩子理解集体生活中遵守共同规则的重要性,尤其要培养课间时间合理安排能力,如要在完成整理课本、准备学习用品等必要事项后再活动,避免过度消耗精力,影响上课。
“培养任务责任感同样重要。”陈慧兰表示,小学阶段会有作业、值日等任务,家长可通过设定家庭小任务,让孩子从保持个人座位卫生等做起,循序渐进培养责任感。
面对陌生校园、老师和同学,孩子难免不安。家长可模拟上课、课间活动等场景,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期待,建立自信。“还可通过《我要上学啦》《同桌的阿达》《上学的路》等绘本,帮孩子了解小学,激发向往。”吴建荔补充道。
除了心态调整,习惯上的衔接也很关键。小学课堂需更长专注力,要帮孩子适应学习节奏。家长可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从15分钟安静阅读开始,逐步延长到30—40分钟,期间要求孩子保持专注,还可设计“星级挑战”记录进步,增强成就感。此外,暑期可着手为孩子打造良好学习环境,如设安静整洁的学习角,培养规律的学习习惯,为入学适应打基础。
大手牵小手提前熟悉小学生活
近日,泉州市实验小学与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联合开展“大手牵小手,共筑成长梯”幼小衔接活动。活动中,实小学生们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通过担任“小学讲解员”和“生活小老师”,向幼儿园孩子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从课堂学习到课间活动,从图书馆阅读到书包整理,这些生动直观的体验,让幼儿园孩子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初步认知,并充满期待。
“如今,不少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双向奔赴’的衔接活动,具有显著教育价值。”陈慧兰认为,这类活动让幼儿通过实地参观、参与升旗仪式、体验小学课堂等活动,有效消除入学焦虑,建立心理安全感。同时,小学生通过回访幼儿园、分享成长经历等活动,既能培养感恩意识,又能巩固自身的学习成就感。此外,她特别建议,在互动形式上,学校间还可以通过开展“大手牵小手”读书分享会、互赠鼓励卡片等活动,帮助幼儿锻炼社交能力,为未来融入小学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除了家庭要重视,构建科学的幼小衔接体系还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协同发力。”吴建荔强调。在幼儿园阶段,建议开展类似的“小学生活体验”主题活动,通过环境参观、课堂模拟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认知;同时通过拼图、手工制作等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自理能力等核心素养。小学方面则需要做好系统准备,迎接幼儿入学。“开学前,学校可组织教师专项培训,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生活习惯。”她同时建议,学校应创设温馨且富有童趣的学习氛围,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增加活动课和游戏课的比例,注重课程的趣味性与参与性;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公牛配资,助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